S瓦(因其造型形似字母“S”得名,常见于欧式、中式仿古等风格建筑)的保养需结合材质特性(如陶土、琉璃、金属等)和安装环境,重点关注清洁维护、结构稳固、防损防腐、应对气候等方面。以下是具体保养注意事项:
一、日常清洁维护
1.定期清除杂物
频率:每季度至少一次,雨季或落叶频繁区域需增加次数。
方法:
用软毛刷或竹扫帚轻扫瓦片表面,去除灰尘、落叶、苔藓、鸟粪等(避免使用钢丝球等硬质工具刮伤釉面或涂层)。
若瓦片缝隙或凹槽积灰,可用低压水枪(水压≤0.2MPa)远距离冲洗,避免近距离高压冲击导致瓦片移位或破损。
2.污渍针对性处理
有机污渍(苔藓、藻类):
用1:10稀释的中性洗涤剂(如洗洁精)喷洒,静置10分钟后用软刷轻刷,再用清水冲净。顽固苔藓可混合5%的次氯酸钠溶液局部涂抹(避免接触金属配件)。
无机污渍(水泥浆、锈迹):
琉璃瓦/釉面陶瓦可用柠檬酸溶液(稀释至pH=3-4)擦拭;金属S瓦(如彩钢瓦)锈迹需用砂纸轻磨后补涂防锈漆。
注意:避免使用强酸(如盐酸)或强碱清洁剂,可能腐蚀釉面或金属镀层。
二、结构稳固性检查
1.瓦片与配件固定情况
检查重点:
每年至少一次攀爬屋面(或用望远镜远程观察),查看瓦片是否松动、移位、翘角,尤其关注屋脊、檐口、阴阳角等应力集中部位。
金属挂瓦条、木龙骨是否锈蚀、开裂,螺丝或钉子是否松动(陶土S瓦多通过挂瓦条固定,金属S瓦可能用自攻螺丝固定)。
处理方式:
松动瓦片需重新调整位置,用专用瓷砖胶或防水砂浆填实底部空隙;破损瓦片需整块更换(避免局部修补导致搭接不严)。
金属配件锈蚀严重时,需除锈后涂刷防锈漆或更换新件(如不锈钢挂瓦条)。
2.防水层与排水系统
检查内容:
查看瓦片下方的防水垫层(如沥青防水卷材、高分子防水膜)是否老化开裂,搭接处密封胶是否失效。
天沟、檐沟、落水口是否堵塞,确保排水流畅(积水易导致瓦片长期浸泡受潮)。
维护方法:
防水垫层破损处用同材质补丁修补,并用密封胶封边;天沟杂物及时清理,雨季前可泼洒少量石灰粉防止青苔滋生。
三、防损与防腐处理
1.避免机械损伤
日常注意:
禁止在屋面随意走动或堆放重物(如太阳能设备、花盆等),如需检修需铺设木板分散重量,避免直接踩踏瓦片拱起部位。
大风天气后检查是否有树枝、杂物坠落砸伤瓦片,及时清除隐患。
儿童/宠物管理:避免在屋面附近嬉戏打闹,防止抛掷硬物撞击瓦片。
2.材质防腐保养
陶土/琉璃S瓦:
每2-3年检查釉面完整性,若出现细小裂纹(非结构性裂缝),可涂刷透明防水保护剂(如有机硅防水剂)防止水分渗入内部。
金属S瓦(彩钢、镀铝锌钢板):
每年检查镀层是否破损露底,及时用同色油漆补涂(优先选择氟碳漆或丙烯酸漆);沿海地区或工业污染区,可每5年整体喷涂防腐涂层增强保护。
木质S瓦(仿古木瓦):
需定期(每年)涂刷木蜡油或防腐木油,防止虫蛀、开裂,重点处理拼接缝隙和底部受潮部位。
四、应对极端气候的预处理
1.寒冷地区(防冻胀)
入冬前彻底清理瓦片表面及缝隙积水,避免冻融循环导致瓦片破裂(尤其是吸水率较高的陶土瓦)。
检查屋面保温层是否完好,减少室内热量传导至屋面形成冷凝水。
2.台风/暴雨地区(抗风加固)
台风季前检查瓦片搭接是否紧密,可在屋脊、檐口处用不锈钢卡件或铜丝二次固定(传统工艺可用糯米灰浆黏结加固)。
暴雨后重点排查排水系统是否畅通,防止屋面长时间积水增加瓦片荷载。
3.高紫外线地区(防老化)
选择耐候性强的釉面瓦或金属瓦,定期(每3年)涂刷抗紫外线保护剂(如含纳米二氧化钛的涂料),减缓褪色和材质脆化。
五、特殊场景保养建议
1.古建筑/文物保护类S瓦
严格遵循“不改变文物原状”原则,清洁时使用软布蘸取蒸馏水擦拭,禁用化学清洁剂。
破损瓦片需用传统工艺修复(如古法烧制同规格陶瓦),由专业古建团队操作。
2.光伏S瓦(新型复合材料)
避免用硬物擦拭光伏板表面,清洁时用软毛刷配合中性清洁剂,每半年检查线路接口是否防水密封。
定期(每年)检测光伏组件与瓦片的结合部位,防止热胀冷缩导致连接松动。
六、保养禁忌与误区
禁止使用高压水枪近距离冲洗:可能冲掉瓦片间的密封材料或导致瓦片移位,尤其对搭接式S瓦风险更高。
避免过度打磨釉面:试图通过打磨去除污渍可能破坏保护层,加剧老化。
勿用普通水泥修补:传统水泥砂浆与陶瓦热膨胀系数不同,易开裂脱落,需用专用陶瓷修补剂。
勿忽视隐蔽部位:如瓦片与烟囱、通风口的交界处,易因密封胶老化导致渗漏,需定期检查。